英特爾目前在售的SSD產品線,X25-M很快就是明日黃花了。

SSD 320與月初才剛剛推出的510系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采用25納米制程技術,而SSD 510采用的仍然是上一代的34納米制程,因此,英特爾將320稱為“第三代固態硬盤”,而制程工藝的改變顯然也提升了320的性能和容量——SSD 320將擁有超過510的最大250GB的300GB和600GB容量——除了80GB、120GB、160GB這些面向主流消費及DIY高級玩家、工作站的容量之外,300GB和600GB容量也說明SSD 320在英特爾的戰略中,希望在數據中心,尤其是需要大文件復制、大容量SSD加速的應用中有所建樹。

在2010年存儲中國峰會上與齊煒聊得最多的是萬兆以太網和聚合型以太網,再見他,重點已經是當下最熱的SSD,齊煒說自己負責SSD和以太網是“數據中心的IO部分”,顯然這也是英特爾有戰略考慮的。

而除了容量,SSD 320顯著提升的還包括更快的IOPS性能、連續寫入帶寬、增添的更強大的數據安全特性、斷電管理以及創新的數據冗余特性——自2008年夏末推出X25-M 固態硬盤產品之后,英特爾此次首度提到其價格方面的優勢,表示“相比于前一代產品,價格下降幅度最高可達約30%”。

英特爾換用25nm:320系列獲大幅提升

提到320系列的發布,英特爾公司負責數據中心以太網和固態硬盤的業務發展經理齊煒表示,這是英特爾推出固態硬盤以來,性能、容量和價格都有極大的拓展的一次發布,320系列的固態硬盤在齊煒看來除了面向個人端、工作站等英特爾既有的SSD客戶應用環境之外,他多次提到,320系列能夠面向“數據中心和企業IT應用”,尤其是在“一些企業有大量的文件需要遷移、復制的應用環境下,是具有一定的意義的。”

320系列的SSD雖然仍然采用與前一代X25-M G2系列相同的PC29AS21BA0主控芯片——同樣的芯片可以在310系列上看到——但是NAND閃存已經換成了25納米制程的產品,除此以外,英特爾為320系列增加了掉電數據保護功能、改進的數據校驗機制和較大且更快的緩存。

按照Intel給出的數據,在600GB容量型號上,隨機讀取性能每秒最高可達39500 IOPS,隨機寫入性能每秒最高可達23000 IOPS——部分國內外媒體評測的數據顯示,這個數據的真實可信,并且在部分的評測中,已經接近甚至達到了類似的性能表現。

320系列可能還不是英特爾的革命性的產品,但是英特爾讓固態硬盤進入主流市場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也只有固態硬盤成為主流市場,英特爾這樣的企業才有錢可賺。

尤其是在持續訪問的性能上,SSD 320(國內有媒體和渠道稱之為X25-M G3或SSD 320 G3)的持續讀取速度雖然僅比前一代的產品的250MB/s提升了20MB/s達到270MB/s,但是令人吃驚的是持續寫入速度提升至最多2.2倍——220MB/s的速度遠遠超過前一代100MB/s的速度峰值,而參照4KB隨機寫入從8600IOPS提升到了23000IOPS的成績,顯然英特爾在SSD 320的寫入上做足了功夫。

當然,許多性能的提升與英特爾更快更大的緩存密不可分,新的SSD 320在Cache上較為大方的使用166MHz的64MB DRAM(40/80GB版本使用32MB),這對于前一代的133MHz 32MB緩存的提升是明顯的,加之從34納米過渡到25納米,性能的提升顯然是值得期待和可信的。

除此以外,英特爾此次發布SSD 320產品的超量配置則為300GB產品為320GB,Windows下的可用容量為279GB,約7%的超量配置中規中矩,算是對用戶在高昂的價格之下有個可接受的交代。

300GB版本,600GB的版本由于固態硬盤“容量越大,性能越好”的定律,能夠達到320系列性能的頂點。

在此次設計中,英特爾創造性地利用了固態硬盤上的閑置存儲區域來部署新增的冗余功能以保護用戶的數據,該功能即使是在斷電情況下也可實現,不過據齊煒表示,即使是用來冗余的空間也不是非常大的,至少英特爾不會不惜血本的做1:1的配置(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不過對于個人玩家來說,如果真的能1:1的冗余配置,我倒是希望不做冗余,而不是把可用空間開放出來。)。

對于用戶和媒體最關心的掉電保護設計,齊煒透露英特爾并未采用“超級電容(super-capacitor)”設計,英特爾的方法是采用多個成本更低的鉭電容——在緩存附近增加了許多鉭電容,提供掉電數據保護功能,可在系統突然斷電時利用電容的剩余電量將緩存中的數據,這是一個經濟但可以接受的辦法,體現出英特爾一貫的提供“適合市場和用戶”產品的設計思路。

三條主力差異競爭:英特爾手握主導權

在英特爾目前的固態硬盤產品線上,如果拋開即將停產和下架的X25-M,現在英特爾擁有SSD 310、510和320三個系列,320系列通過介紹可以知道其所代表的是新一代的25納米制程工藝的新一代產品,而310的未封裝形式和超小的體積,實際上更適合一些特別的應用和系統架構,510則是英特爾目前唯一支持SATA III(也就是6Gb SATA)的產品。

細數英特爾的三款產品,SSD 320是英特爾的“自主產品”,自己的控制器加上自己的設計開發,也是最新的采用新制程、提供新的掉電保護和大容量高性能緩存的產品,從通用性上來講,目前也是最好的,雖然不支持SATA III,但是這對于英特爾來說詳細不是難事,雖然510的SATA III是來自合作伙伴Marvell。

310太小了,如果要想在普通筆記本上使用,要加轉接卡。

310看起來不像是固態硬盤而更像是“固態存儲卡”或者說是“加速卡的子卡”,齊煒用“火柴盒”來形容310的大小,這款產品并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固態硬盤,成為“固態技術加速模塊”可能更為合適(310上的插槽mSATA接口并不能接在miniPCIe上),齊煒表示,這個產品的目的是一些超輕薄筆記本,或是筆記本上起到加速作用的系統盤(比如把Windows 7和PhotoShop這些怪獸裝在上面),同時也面向一些嵌入式或特殊的用途。

按照我們的推測,由于業界有一些固態技術加速卡,比如LSI或是一直打算把SSD當緩存用的NetApp,可能都較為合適,不過基于MLC技術的310如果用在這上面,要么換用SLC,要么就只能服務于類似HPC系統、大型數據庫的索引表去解決metadata的問題了,大量的寫入對于310來說,顯然不是個好的選擇。

510是三款產品中唯一支持SATA III,但是選用的是Marvell的方案,對于英特爾來說,產品上市及用戶適用度是其最關心的,就像是Xeon處理器一樣,英特爾有自己一套的想法,事實證明,這是正確的——筆者一直認為,高至CIO,低至管理員,可能最多關心下MLC和SLC,有會去管你是Marvell還是英特爾自己的控制器?510的450MB-500MB/s順序讀性能和210-315MB/s順序寫性能(120GB和250GB),顯然是用戶所歡迎的,只是容量未來更大一點自然更好。

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英特爾既然有了320系列,就一定不甘心510仍然停留在34納米上,而既然SATA III已經被證明“可以有”,320系列也就絕對不會停留在SATA II上面,未來無論是25納米規格的510(520?)還是6Gb的320(330?)應該都不會太遠。

310、320和510,代表了英特爾在特殊用途(應該主要是OEM)、高IOPS(新一代制程)、高帶寬(新一代接口)上的優勢,但更顯著的優勢,或許是英特爾此次意圖明顯的拉低價格的舉動。

英特爾玩SSD:SSD也有摩爾定律和Tick-Tock?

在產品發布現場,有媒體記者談到“是否固態硬盤也存在‘摩爾定律’?”齊煒對此并無直接的回答,但是他強調英特爾一直在加快固態硬盤的普及——從更快的性能和更低廉的價格上——如果套用處理器的摩爾定律,顯然每18個月性能提升一倍的愿望還有待實現,但英特爾確實將價格拉低到了新的水平線上,如果從“價格/性能比”或是“價格/容量比”上來看,我們確實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買到更大的容量和更高性能的產品,或許這也算是固態硬盤的摩爾定律。

其實從齊煒展示的數據上來看,固態硬盤確實有產生摩爾定律的基礎和條件,一方面傳統的磁盤過去十年可以說變化不大,單位容量的價格確實在不斷下降,但是單個磁盤的性能實際上沒有什么變化,這也就是為什么磁盤陣列系統在固態硬盤進入之前,不斷的出現“盤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我們只能夠用堆疊硬盤的方式獲得性能,而FC-Al的架構卻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復雜性限制了這種方式的實現——SAS連接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可以堆疊更多的盤,但問題是,堆疊硬盤是個成本無法控制的方式,尤其是供電、散熱以及諧振等問題。

 從Xeon到數據中心,如今又是SSD,英特爾對IPTV一貫的重視。

在4、5年前EMC宣布在企業級存儲系統上加入SSD的時候,業界認為這是“癡人說夢”并認為不會有人買單,但事實證明買單者甚眾,這是EMC也沒有想到的,究其原因,就是固態硬盤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們對企業級存儲系統性能的認識,十幾塊甚至是幾塊(惠普一直認為在中端系統有8塊SSD足以,當然,這個數字還有待商榷)SSD所帶來的性能提升是以前堆疊幾十、幾百塊盤無法比擬的,并由此催生了Tier 0概念與SSD的緊密聯系。

前文對比X25-M和320系列的數據不難發現,自2008年X25-M以來,雖然讀取帶寬和IOPS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持續寫入速度和4KB隨機寫入速度都有了兩倍以上的提升,容量更是從80/160GB,直逼600GB(320有40/80/120/160/300/600 GB多個容量型號),無論從性能和容量上,都有幾倍的提升,從這個角度來看,固態硬盤的“摩爾定律”是客觀存在的。

從價格上面來看,英特爾固態硬盤320系列的價格(基于千塊批發單價)是:40GB型號為89美元;80GB型號為159美元;120GB型號為209美元;160GB型號為289美元;300GB型號為529美元,600GB型號為1069美元——記得2008年X25-M的80GB的價格大概是225美元,對應209或289美元的160GB型號以及目前159美元的80GB型號,價格也達到了接近一半的降低。

因此,基于對容量、性能和價格綜合考慮,雖然固態硬盤很難拿出類似“每18個月晶體管密度增加一倍”這樣的量化指標,但是仍然是有一個高速發展的定律的——摩爾定律歸根結底是說明處理器發展速度的“快”而非一個準確的周期性——對固態硬盤也是如此。

510是SATA III而320是25納米,這樣的共存形式或許也顯示出一個信號,那就是英特爾考慮在3XX和5XX系列固態硬盤上,實驗“Tick-Tock(鐘擺模型,一年提升制程,二年更換架構)”——從Marvell升級到英特爾自主控制器+SATA III+升級到25納米的5XX系列,或是自主控制器+25納米+升級到SATA III,如果拋開采用Marvell芯片的解決方案是否為臨時解決方案的話,英特爾相信會對固態硬盤產品在接口、制程、容量和面向市場的情況下有一個穩定的發布戰略。

對此,齊煒在活動上不經意間表示“今年是英特爾固態硬盤發布非常多的一年”,相信英特爾會有考慮推出25納米的510,而320升級到SATA III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存儲在線-存儲專業媒體 » 英特爾的第三代SSD:攪動市場 圖謀主導
分享到

cuihao

相關推薦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双性老师灌满浓jing上课h,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攵女乱h边做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