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存儲產業服務平臺

云計算狹隘難填胃口 智慧地球利潤方興

這是坊間流傳的一個IBM如何炮制“智慧的地球”營銷理念的版本:

“下一個大未來是什么?”2008年初的一天,IBM董事長兼CEO彭明盛問IBM一個高級副總裁Jon Iwata。

彭明盛繼續追問:“是不是云計算?”Jon Iwata表示疑問:“云計算……這個概念太窄了點吧?”一個月后,他們再次碰頭討論時,忽然有人插嘴道:“智慧的地球(Smart Planet),這個概念夠大了吧?”彭明盛興奮地說:“YES!”

實際上,IBM內部設有專門的團隊來研究和探討未來市場需求和趨勢,每隔一段時期,就會進行總結和提煉,并形成理念。1995年的“電子商務(e-business)”、2002年的“電子商務隨需應變(“e-business on demand)”都是如此。

其實,人們更關心的是,IBM到底想要從智慧的地球那里得到什么商業利益。

開拓新利潤高地

2008年11月初,在紐約召開的外國關系理事會上,彭明盛發表了《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的主題演講。

其中,關鍵之處在于,“智慧的地球”要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統一成智慧基礎設施。如彭明盛所言,傳統上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是分離的。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筑物、發電廠、油井;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移動電話、路由器、寬帶等?,F在,兩者合二為一的時候到了。

這不得不讓人起疑:按照彭明盛所言,智慧的地球是將實體的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合二為一,這是否意味著IBM又要把商業觸角大幅度地延伸至公共設施機構領域?金融和電信行業的信息化已經非常成熟,IBM牢牢占據了這兩個行業的市場主動權,像水利、交通、電力等行業的信息化與金融和電信相比還處于“拓荒”階段,而其市場規模卻絲毫不亞于這兩個行業。

根據最新公布的季報,IBM2008年第四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2%。在大部分公司都受到經濟危機沖擊時,IBM利潤增長仍超過預期,實屬罕見。然而,IBM硬件部門收入出現大幅下滑。在發布財報時,彭明盛表示,IBM繼續向行業中利潤更加豐厚的領域轉移。

利潤更加豐厚的領域就在眼前,這就是那些不“智慧”的實體基礎設施。然而另一端,即信息基礎設施,已經足以“智慧”。第一,高科技使用越來越普遍,到2010年,平均每人將使用10億根晶體管;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球將擁有大約 40億個移動電話用戶;在未來兩年內,全球將生產300億個無線電頻率標簽編號……第二,全世界將很快擁有 20億網民,互聯網將整個世界連為一體。第三,所有的事物都變得智能?,F在計算模式使我們的系統、流程和基礎結構更高效、更多產,反應更快。

IBM已經具備了相關技術能力和積累。2007年6月,IBM啟動了“綠色創新工程”(Project Big Green);2007年11月,IBM推出“藍云”(Blue Cloud)計劃。此后,IBM在全球各地興建云計算中心;2008年11月,IBM 發布全新云計算咨詢及實施服務 ,等等。

然而,要從醫療、電力等公共基礎設施領域掏錢,并非易事。在這些公共基礎設施領域,存在著思維和體制上的障礙。這不僅需要理念去開路,更需要重構全新的產業生態鏈,探索出切實可行的商業模式。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坦承:“比如,你要解決一個水污染問題的時候,水污染的上游說我做了,下游說我不管,或者下游做了上游不管都沒有辦法,只有在一起共同協作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IBM已經推出了很多相關方案,也在進行各種不同的試驗和試點。就中國市場來看,在一兩年前,IBM就已經開始與政府部門密切合作,對醫療改革和新農村建設進行研究,如在北京西城區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試點項目中,IBM提供新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將區域優質醫療資源進行整合。

對經濟危機,被IBM看做是推銷“智慧的地球”的有利時機。彭明盛認為:金融危機使世界充分認識到了全球系統的復雜性及其帶來的危險。不是只有政界領導才須承擔變革使命。事實上,各企業或機構的負責人各自都有機會去改變世界運轉的方式?,F在很多國家都提出了救市的刺激方案,其中很大部分錢會投到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而這和“智慧的地球”理念正好相吻合。IBM希望通過“智慧的地球”理念去主動影響政府的投資決策,近期彭明盛頻繁出訪華盛頓和各國首都,推銷“智慧的地球”。

彭明盛向美國奧巴馬政府提出建議:智慧基礎架構是目前創造新就業崗位,刺激經濟增長的最佳途徑。在未來幾年內,如果每年在寬帶網絡、智慧的醫療和智慧電網方面投入300億美元,那么每年可以產生100萬就業機會。2月11日,彭明盛訪問了上海,在參加IBM第三屆全球CIO領導力交流大會后,他拜見了上海市市委書記俞正聲,建議上海市打造“智慧的城市”。

戰略轉型軌跡

從“電子商務”、“電子商務隨需應變”到現在的“智慧的地球”,如果你仔細研究這幾個理念,你會發現IBM每推出一個新理念,都會相應地開啟新一輪的戰略轉型。

1993年,郭士納臨危受命擔任IBM首席執行官。1994年,在他對華爾街的一個分析家小組做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展示了IBM未來的網絡化戰略構想,并強調IBM要在郭士納所謂的“以網絡為中心的世界”中充當領導者。1995年,在很多人還不知道電子商務為何物時,IBM提出“電子商務”戰略理念。

在推動電子商務興起的過程中,與大部分企業提供硬件產品或軟件產品不同,IBM所能提供的“電子商務”是包含硬件、軟件的信息架構構建和企業流程改造——這個以網絡為中心的模式不同于賣硬件的價格拼比,也不同于軟件的版本升級,它的內涵是替客戶建置信息架構、企業流程的重新改造,以便企業能夠通過網絡,更方便而有效率地做生意。這個理念將IBM全盤轉向“IT服務”。1996,IBM歷經1991到1993年高達80億美元的虧損后,奇跡般地恢復春天,一舉實現了77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和60億美元的利潤。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IBM從產品廠商逐漸轉型為IT服務提供商。

2002年初,IBM現任CEO彭明盛上任。當時,正值互聯網泡沫破滅,IT走下神壇,引發了業界對IT價值的重新思考。2003年5月,《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了一篇尼古拉斯·卡爾的文章——《IT不再重要》,一度引發了軒然大波,該作者認為,只有當IT變成一種基礎性技術、成為一種普通的資源時,它才能為大多數企業所應用,它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才能最大化。

在IT面臨新的轉折時期,IBM又適時地推出了“電子商務隨需應變”——重點在“隨需應變”。當客戶開始捂著錢包說:環境不好,我不買IT設施了!而IBM則巧妙地說:沒關系,我可以根據您的需求提供服務,你可以像用水用電一樣需要多少買多少。圍繞“隨需應變”理念,IBM從收購普華永道、剝離 PC業務,同時收購無數軟件公司,加速“變軟”,全面轉向服務,力求通過打包齊全的軟件產品,向客戶提供從戰略咨詢到解決方案的一體化服務。

如果說“電子商務”讓IBM從硬件轉型到以提供偏硬件的IT服務,那么,“電子商務隨需應變”則使IBM轉型為以咨詢和軟件為主導的更高利潤率的服務領域。此時的IBM已經跨出IT領域——不僅可以提供IT服務解決方案,也能提供商業和戰略咨詢。

在提出“智慧的地球”以前,IBM已經把自己打造成為智慧的企業。如兩年前,IBM轉型成為一個全球整合的公司:對資源進行最優配置,如把人力資源中心搬到菲律賓,將財務中心設在馬來西亞,采購中心從紐約搬到了深圳,內部充分利用Web 2.0技術提高員工協作和創新能力。據IBM的CIO Mark Hennessy介紹,IBM在自身的核心業務流程、供應鏈等中應用了“智慧的地球”相關的技術,使得IBM節省了40億美元。IBM正在以自身的實踐為樣板,幫助很多企業向“智慧的企業”轉變。如IBM大中華區咨詢團隊正在幫助華為、海爾、長虹、上海電力等企業實施“智慧的企業”改造計劃。

IBM之所以有效避過金融危機的沖擊,保持了利潤的高增長,恰恰得益于幾年前開始的先行戰略調整:目前服務收入超過一半,利潤貢獻部門來自軟件和服務部門。

然而,IBM身處一個高價值的服務領域,它的定位和它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結構造成的“高成本”,也決定了IBM再也無法在價格廝殺和成本比拼的“紅海”中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不停地轉型,讓自己更早地適應市場的變化,踏準步點,不斷向高價值領域遷移。“智慧的地球”理念的推出則開啟了IBM新一輪的戰略轉型。

如果說在“電子商務”和“電子商務隨需應變”時期,IBM的客戶主要是企業,那么,在 “智慧的地球”時期,IBM的客戶將擴展到企業、機構、政府乃至整個地球——這正是IBM的野心所在。相比以前實施的“電子商務”和“電子商務隨需應變” 戰略,“智慧的地球”戰略跨度更多,挑戰也更大。“智慧的地球”能引領IBM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嗎?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存儲在線-存儲專業媒體 » 云計算狹隘難填胃口 智慧地球利潤方興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双性老师灌满浓jing上课h,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攵女乱h边做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