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存儲產業服務平臺

鄧世洲:移動輕便化應用助力醫療數據無縫連接

DOIT信息化頻道報道 國外調查指出,主治醫生開一個醫囑決定患者用什么藥,在后續的過程當中會產生35%的錯誤幾率,特別是住院患者的用藥,在護士給藥環節則容易出現錯誤或事故。北大人民醫院投資千萬元建立的“移動護理工作站”,充分利用PDA及條形碼技術,加強患者身份識別,對給藥、治療等重點環節進行管理,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我們使用RFID技術,給每個病人生成單獨條碼,護士發藥時拿PDA掃描患者腕帶,做發放前的匹配,如果出現誤差無法對應同一條碼,就會引起護士人員的注意。這相當于把移動醫療和物聯網方面,與臨床診療相關的場景結合,提高了護理環節的精準度,降低了發藥錯誤率。”北大人民醫院醫學信息中心鄧世洲介紹道。

同時,在醫師診斷和臨床護理等環節,北大人民醫院在應用移動醫療系統后,大大減輕了傳統信息化及醫療工作的負擔,使得醫生與護士群體的工作更加便捷高效。以診斷環節為例,醫生使用iPad可以及時收到放射科、化驗科的患者報告單,并審核加簽、診斷后發送給下一個環節。這樣對于醫生來說,醫院的電子病歷APP應用,使得他們隨時隨地的使用移動終端查閱患者的病歷,提升了醫療單位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另外,在臨床方面的應用數據顯示,北大人民醫院的移動護理端文書書寫時間進一步縮短,應用PDA后,46.26%的護理文書由系統自動生成,即護理文書僅需勾選/插入項目即可完成,7.48%為簡單描述項目。每名護士每個班次書寫護理文件的時間由使用PDA前的1.2小時左右縮短到0.33小時左右。以前,護士的狀態是忙得腳不沾地,多與患者溝通根本無從談起,現在則可以靜下心來和患者聊天,甚至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輔導。

體現移動醫療優勢的另外一個方面是遠程健康監護應用方面。鄧世洲在交流中介紹,在人體器官、人體水平方面,基于體表的醫療傳感類型監測,比如遠程心電圖測量、呼吸睡眠綜合癥、糖尿病等病癥的數據監測,正在研究應用移動設備佩戴在患者身體上,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收集。比如,傳統的測心電圖工作有諸多限制:必須讓患者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由特定的人來提供服務。北大人民醫院的一個科研項目是把心電圖機微型化,患者可以把它戴在身上,在完全不影響其日?;顒拥耐瑫r,就能把心電圖數據采集出來,并通過無線網絡傳到醫院的數據中心,然后由后者進行數據分析。“這種醫療傳感器可以長期佩戴,除了心電信息外,同時還可以采集血壓、血氧等輔助指標。如果有移動醫療的手段以后,佩戴睡眠障礙的遠程終端后,病人就可以帶著移動設備回家,在熟悉的環境下進入睡眠狀態后,移動端的機器收集體表及器官特征后,通過無線網絡傳至醫院的數據中心進行系統和醫生的人工分析。另外,通過植入皮下的傳感器,無線設備可以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標實時傳輸出去。如果血糖指標高于限值,患者佩戴的泵就可以釋放胰島素,穩定患者的血糖水平。這些反饋治療系統也是移動信息化與物聯網結合,在醫療領域應用的直接體現。

同時,針對醫院醫生的群體工作管理,北大人民醫院也進行了一些基于定位追蹤的應用嘗試。根據資料反饋,在對手術室醫生的管理方面,北大人民醫院正在嘗試,在醫生更衣柜的鑰匙扣上安裝RFID傳感器,配套的手術室墻面上安裝接收裝置,這樣在醫生進入手術室時,傳感器就會把當時的時間點記錄下來,發送給接收器。通過進入手術室時間點和真正開始手術的時間點比對,就可以判斷主刀醫生的工作效率。這種加強醫生管理的手段,會在某種程度上提高手術室內的工作效率。

實現移動醫療各類輕便化應用的核心,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數據信息無縫連接。讓數據更好的銜接、也更好地提升病人在醫院接受診斷的體驗,從而做到以患者為出發點。移動信息化手段在醫院的應用場景發展,是未來醫療單位信息化的前進方向。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想象,我們身邊的醫生、護士可以拿著平板電腦、推著移動工作站,在辦公室、病房里用一套軟件和終端解決所有的事情,醫院大樓的嘈雜與混亂將變成井然有序的安靜狀態。畢竟,不論是身患疾病的尋醫問藥人,還是懸壺濟世的醫療工作者,都希望通過各類技術手段,簡單高效的完成診斷醫治過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存儲在線-存儲專業媒體 » 鄧世洲:移動輕便化應用助力醫療數據無縫連接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双性老师灌满浓jing上课h,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攵女乱h边做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