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存儲產業服務平臺

硬盤接口,選擇"延續"還是"決裂"?

硬盤接口之爭

  以前,全球硬盤業給我們的感覺是很平淡得,不管是技術更新速度還是市場競爭程度。但現在時代變了,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硬盤廠商們也不好過,先是去年昆騰硬盤事業部因經營不善被邁拓公司收購,接著不久前富士通公司也因同樣的問題宣布退出桌面硬盤領域。在接口類型方面,邁拓在 ATA/100 的基礎上推出了 ATA/133 標準,但是芯片老大 Intel卻表示不支持新的并口標準,而主推其自己的串行ATA……,隨著全球個人電腦的縮水,硬盤行業的利潤日益減少,以后廠商該如何對待,全球硬盤市場格局將變成什么樣?本文將就此作個簡單剖析。

    一、硬盤接口之爭

      現在硬盤按接口分為 IDE和SCSI兩大陣營,IDE面向得主要是普通硬盤,而 SCSI則是面向高端硬盤領域。在過去十多年間,ATA標準一直保持不變,從最早的 ATA-1發展到了現在的ATA/100接口類型,都是按一個路走下來,它們都是并行接口,使用著幾乎一樣的基本接口標準,所不同得只是技術更新帶來的最高傳輸率不斷提升,而 ATA的發展簡史可以清楚地用速度加以界定。

    1、并行ATA

      追溯歷史,ATA即IDE接口,其全稱為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從最早的ATA-1發展到今,細分可以分為 ATA-1(IDE)、ATA-2(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ATA-3(FastATA-2)、Ultra ATA、Ultra ATA/33、Ultra ATA/66和Ultra ATA/100。ATA-1/2/3由于技術上的更新現均已淘汰,市面上根本看不到它們的產品,而Ultra ATA/33 可能還有部份用戶使用得是這種接口的產品,這個標準在PIO-4下的最大數據傳輸率為 33MB/s。在ATA/33之后出現得即ATA/66標準,它的最高外部數據傳輸率為 66.7MB/s,與以前接口的最大不同是,它在原有40針電纜的基礎上增加了40針的地線,以進一步減小各電纜之間的電磁干擾,從而使高速數據傳輸更加穩定與可靠。

      而目前各廠商廣泛采用的接口類型 ATA/100,也就是 ATA/66后一代硬盤接口類型,在技術上講,ATA/100跟ATA/66沒什么區別,只是將所支持的最大外部數據傳輸率提高到100MB/s,在使用上它跟 ATA/66一樣使用得是 80線的接口電纜。ATA/100推出已有近一年多,今年它已徹徹底底取代ATA/66而為市場上的主流接口,而這個主流到底能保留多久呢?

      接照現在硬盤性能每年提高40%的速度來計算,在2001年如果還沒有新型 IDE硬盤接口推出,將會出現一個危險區,即硬盤內部數據傳輸率超過了接口所能支持的最大外部數據傳輸率,如圖1 所示。為了突破接口限制,邁拓公司在ATA/100的基礎上研發了 ATA/133接口類型,它保持了 ATA接口一貫的技術特征, 除了在接口傳輸率上有一個數量的增加外,其它特征基本上都差不多,這樣做最大的優點是使新接口能在現存的 10億個 ATA 設備上繼續使用。


  目前邁拓公司已經分別與臺灣的威盛電子(VIA Technologies)、臺灣的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SiS矽統科技)、美國的 Promise Technology 以及美國 Silicon Image 等4家公司簽署了有關提供 Ultra ATA/133的專利許可的合同。除此之外,ACARD Technology、Acer Laboratories Inc(ALi)、Adaptec、Agere Systems、HighPoint Technologies 以及 Pacific Digital等也已決定采用該規格。

      據邁拓公司宣稱,在2001年下半年就將會有 ATA/133產品問世,而其將會于2002年成為市場主流。但這是否可以如Maxtor所愿呢?應該說現在還是個未知數,因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Intel表示不支持該接口,它們更崇尚由其自己制定的串口 ATA(Serial ATA)接口類型,而希捷工業的官員也對 ATA/133不以為然,至于全球存儲器龍頭 IBM公司對這個新的標準也沒有發表什么評論……所以如果說 ATA/133是ATA/100 的下一代硬盤接口好像為時過早。

串行ATA的出現

  IDE硬盤用并行ATA接口延續了15年之久,但并行ATA還能有多大發展潛力呢?由于采用并行方式傳輸數據每次只能傳輸多位數據,其缺點顯而易見,僅每個通道需要的信號針就達26個,再加上地線和供電線,就更多了。如 ATA/100接口電纜達到80線(40插針),不但價格相對較貴同時也容易造成機箱內雜亂無章、空氣流通受阻。此外舊式 ATA設計需要5V電壓,這顯然也不符合目前推行的不斷降低系統部件電壓以減小能耗的要求。出于這些方方面面的考慮,英特爾公司早在2000年的IDF(英特爾開發者論壇)上就提出了與并行ATA截然不同的硬盤接口類型??Serial ATA(串行 ATA)。

      那么什么是串行ATA,它具有那些優缺點呢?Serial ATA即以連續串行的方式傳送數據的一種新型接口類型,它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此做法的好處是能顯著減少接口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變小,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僅用四個針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同時還能降低能耗和對接地的要求。Serial ATA的設計壽命至少使用十年,將來可以通過提高時鐘頻率來提高其數據傳輸率。而且由于 Serial ATA采用點到點協議,因此不存在主/從問題,并且每個驅動器獨享帶寬。由于串行ATA使用了跟并行ATA完全不同的接口協議,所以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得,即跟已存的10億個IDE設備存在接口上的不兼容,為了使Serial ATA也能在現有的設備上使用,Intel 在設計時通過使用轉換器提供同老設備的兼容能力,轉換器能把來自主板的并行 ATA信號轉換成新硬盤能夠使用的串行ATA信號。


  目前,串行ATA已經得到了藍色巨人IBM、希捷科技、西部數據及DELL等重量級廠商的支持,接照Intel 的想法,它將成為并行ATA的廉價替代方案。雖然 Serial ATA設計初衷很好,也能為硬盤接口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但至今我們在市場上仍然沒有見到Serial ATA設備或控制器的身影,而只能在一些展會上看到一些樣品的樣子,但誰知道離串行ATA普及的日子還有多久?

市場格局變化

  從上面對硬盤接口的分析,我們覺得雖然Serial ATA前景似乎很不錯,但是 Intel的步伐走得太慢,在出現硬盤接口瓶頸之前,邁拓公司提出的ATA/133不失為一種非常好的解決方案,而且ATA/133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優勢就是現有用戶能非常方便將“數據路”拓寬至 133MB/s。接照目前這樣的模式發展下去,勢必會形成兩大派,一方是由Intel公司主持的串行ATA,另一方是由 Maxtor公司引導的并行ATA。

      這場“硬盤接口之爭”的戲到底怎么唱,以后硬盤接口將會發展成什么樣,關鍵還要看英特爾公司會怎么做。畢竟英特爾公司是業內處理器巨頭及芯片組老大,威盛科技(VIA)雖然現在宣稱支持邁拓的ATA/133,但大家都知道并行 ATA的路應該不會很長了,雖然說現在的 80線可以支持到 ATA/200(即最大外部數據傳輸率為200MB/s),但可以后呢?而且考慮到 Serial ATA發展巨大潛力,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英特爾公司力推串行ATA,那么串行ATA取代并行ATA日子應該不長了,但反過來想,如果 Intel還在磨磨蹭蹭,那沒準過個幾年以后還會有新型接口出來取代并行ATA。

      除了接口市場風云變幻外,近期硬盤市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富士通(Fujitsu)悄然退出桌面硬盤市場,讓出其占有的9%份額給其它競爭者吞噬,這給已不平靜的硬盤領域產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沖擊,對于富士通的退出,是好是壞,眾說風云。

      每年富士通在產品的曝光率方面都不算高,這很大程度上要歸于它們在產品換代最頻繁的桌面市場采用相對消極的態度,而希捷、邁拓及西部數據則都以每年兩至三年的速度推出新產品,至于藍色巨人,雖說產品曝光率跟 Fujitsu差不多,但 IBM不但經常借新產品發布時推出一些新技術(例如Deskstar 75GXP所對應的玻璃盤片技術),而且還不時展示如 AFC這樣很有突破性的“戰略儲備”。相對來說,富士通顯得最為平靜,這次桌面市場“大逃亡”對于 Fujitsu來說應該是勝利得,至少可以致力于更有前途的企業級和移動型硬盤市場,而不用再為桌面級硬盤市場的廝殺而頭疼。

      富士通的退出使全球生產桌面級硬盤的廠商只剩下IBM、邁拓、希捷、西部數據和三星這五家,其中前三家可以說是“富甲桌面”,分割了絕大部份的市場份額。至于移動型和企業級硬盤市場,相信富士通會有所作為,而邁拓、希捷及IBM當然也不甘示落,一場存儲大戰將把硬盤帶到什么樣的境界,讓我們拭目以待。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存儲在線-存儲專業媒體 » 硬盤接口,選擇"延續"還是"決裂"?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双性老师灌满浓jing上课h,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攵女乱h边做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