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存儲產業服務平臺

思科是否應當以收購求發展?

思科是否應當以收購求發展?這是一個我們都很好奇的問題。

當下的形勢是——HPE和戴爾都想在混合云環境下做更好的本地數據中心供應商,IBM想做認知計算軟件供應商,而甲骨文和微軟都在朝著云計算發力,那么思科的套路又該是什么呢?

實際上,這個問題從思科嘗試憑借其在2013年年底以4.15億美元收購的初創公司Whiptail進擊存儲市場以來,就一直未明朗化。

眾所周知,本地主流IT供應商的主導地位和增長就意味著它們在企業級數據中心的四項主要業務(服務器,存儲,網絡和系統軟件)中都要有不可忽視的存在感。在例如安全和協作等相鄰市場下的功夫再大,也是刷不到太多存在感的。

而這四項主要業務也都受到了商用化的威脅,昂貴的專利產品的價值正在流失:

服務器——英特爾一頭獨大;

存儲陣列是集合了磁盤與/或SSD驅動器,而它們又要受到運行英特爾提供的控制器或服務器軟件的影響;

路由器和交換機都配置了在白盒內運行的軟件(軟件定義網絡),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它們的功能;

提供本地系統軟件支持的巨頭們受到了能提供更廉價運行環境和軟件的公有云的威脅。

大概在2010年,思科憑借其UCS產品進擊服務器市場,后與EMC在融合基礎設施Vblock業務方面建立合作關系,又聯手NetApp開發了一個FlexPod參考架構,想利用EMC與NetApp的存儲合作對服務器與網絡市場雙管齊下。顯而易見,思科是看到了將服務器、存儲與網絡組件整合到一個系統提供給客戶的價值。

融合市場戰況慘烈

隨著時間的推移,基于融合組件的系統實力擴增,更是有例如如Nutanix等黑馬企業提供超融合系統。當然,客戶還可能將其數據中心工作負載遷移到亞馬遜和谷歌的公有云里。于是當微軟、IBM和甲骨文意識到這一戰略需求后紛紛建立了自身的公有云,開始自己玩。相應地,本地數據中心市場不斷遭到侵蝕?,F有供應商們也注意到融合的成本更低,更易于操作,確實能夠幫助企業客戶實現本地存儲。

不過,它們也注意到了企業級數據中心的市場,這意味著被英特爾一頭獨大的服務器困局已然打開,它的份額增長越來越多地要靠從競爭對手處攫取或是拓展新的其它領域獲得。因此我們看到:

IBM放棄除大型機(幾乎是壟斷性的)之外的硬件業務,并專注于軟件、服務和云計算;

甲骨文構建了自身的公有云,并開始縮減對Sparc硬件的投資;

HPE放棄了PC、打印機和頂層堆棧軟件業務,專注發售數據中心硬件,也就是服務器、存儲甚至是網絡;

微軟憑借Office 365搭橋成功進擊公有云和混合云市場;

戴爾收購EMC,并剝離了如內容管理等非核心軟件業務。

再看思科,自從集成了Whiptail的Invicta存儲,想要一箭三雕——計算/存儲/網絡的計劃失敗后,對存儲或是平臺軟件似乎都不大上心。拋出一個HyperFlex超融合系統無法壓軸,充其量也只是一次象征性的服務器銷售保護舉措。

一直以來,思科都非常堅定地在對抗SDN(軟件定義網絡)以及如Arista(自家員工出走后創辦的網絡公司)等初創公司的。我們可以將思科視為網絡世界的NetApp,還沒有EMC這樣的勁敵。不過思科畢竟不是EMC,它不會拆自家產品的臺。而EMC則是持了優勝劣汰的心思發展業務,危機意識爆棚。兩者相較,思科似乎顯得有些志得意滿。

本地數據中心的發展回天乏術

EMC曾經歷過企業危機,在當時的CEO喬幫主施以援手后,他就再也沒有讓EMC松懈下來,這也推動了后來的戴爾-EMC收購案的發展。喬幫主和Michael Dell都看到本地數據中心市場已經無可挽回,而企業發展最終有三種結果——要么做大,要么做利基,要么徹底消亡。在這種情況下,戴爾和EMC想要通過聯合變得更加強大。而甲骨文和IBM,和HPE(提供數據中心組件)一樣開始成為收縮本地數據中心市場的絕對助攻。

再來看NetApp和思科。NetApp的目標似乎是通過融合本地和云存儲,以及與思科(服務器和網絡)和云供應商合作來實現增長。此外,還可能想對超融合系統市場刷好感度,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它與哪家服務器供應商合作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而思科擁有FlexPod業務,和戴爾不想破壞思科提供的VCE業務的意愿一致(客戶需求至上),自己也沒打算拆臺。然而有UCS支持的NetApp超融合系統則會與思科的HyperFlex超融合系統產生競爭。對于NetApp和戴爾二者來說,與思科網絡和服務器的合作已然有了依賴性,它們會擔心強制戒斷的后果。

不過,戴爾是有能力擺脫思科的,它有自己的服務器和新興網絡。NetApp的形勢就有些堪憂了,因為思科是它服務器和網絡的主要來源。

就像是一條雙行道,思科也需要客戶。為了加強本地數據中心設備的供應,并與HPE和戴爾競爭,意味著它必須有自己的存儲業務并/或成為一家平臺軟件供應商,以及弱化與戴爾和NetApp的關聯性。

分析

William Blair分析師Jason Ader對此發表了看法:“IT棋局瞬息萬變,我們越來越無法看清思科的終局。公司是否想要按戴爾-EMC或HPE的走向,加倍下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或是想要強化軟件業務,減少對傳統硬件的依賴性?又或許它的未來在于轉型并鞏固迅速增長, 可是即便它在這個市場已經做得足夠好但目前仍只占總收入的5%的安全市場?”

Ader稱,思科當前的漸進式戰略并未起到什么作用。事實上,60%以上的產品收入(以及一個更高的服務營收占比)仍然與緩慢增長相關聯,交換機和路由領域面臨的長期挑戰也一直在拉思科的進度條。

此外,他對思科的軟件舉措也沒有特別的印象:“我們估計現在思科銷售額中不到10%是純軟件。雖然思科擬以37億美元收購AppDynamics,但也是對其長遠發展有助益,可它太小,實力還不足以對思科短期產生影響,而且和思科的其它業務的協同效應并不明顯?!?/p>

他認為思科的四條潛在路線包括:

1.漸進式戰略,不下重注(似乎是當前的戰略);

2.加倍下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

3.由硬件轉向軟件業務;

4.安全市場排第一位

收購是一條“長期可發展路線”

Ader為此對思科公司擬定了一些潛在的收購案:

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領域,NetApp、Nimble Storage、Nutanix以及Pure Storage都屬于可選擇收購對象;

而在軟件領域,Red Hat、ServiceNow和Splunk是好的選擇;

安全領域,收購對象則包括Check Point、Palo Alto Networks、Proofpoint和賽門鐵克。

那么這些收購是否會實現呢?

如果對外,有EMC加持的戴爾,還有HPE開始從思科手中擷取市場份額,而公有云的增長更為穩定,對內,思科業務不斷受到網絡挑戰的影響,那么思科選擇收購這條路將會是一個必然。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存儲在線-存儲專業媒體 » 思科是否應當以收購求發展?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双性老师灌满浓jing上课h,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攵女乱h边做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