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un與Oracle合并之后,新的公司將成為什么樣子?
3、 Sun與Oracle合并之后,Sun與Oracle的用戶,將會何去何從?

在此,我們只能猜測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之后的兩個問題,我們都需要時間去想一想,好好的去討論一下,這兩個“國家”的合并可不是像春秋戰國那樣一場勝仗之后插個旗子在城頭就征服了一個國家那么簡單——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在文章開頭說:“除了拉里和斯科特之外,我們最好都對Oracle收購Sun的這件事情保持緘默的態度”的原因。

這場收購便宜么?

按照目前新聞的說法,周一,甲骨文公司(Oracle)和Sun微系統公司聯合宣布,兩家公司已經達成一項最終協議,甲骨文將以每股9.50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Sun公司的普通股。交易總價值約為74億美元。如果除去Sun的現金及債務不計,該交易總額為56億美元——有消息顯示,現在Oracle手中的現金大概是82億美元。

56億美元僅僅作為一個絕對值得時候可能對Oracle來說并不是個大數目,但是當82億美元現金儲備的Oracle將要花掉其中的56億時,這個數字的相對大小就顯得尤為突出——幾乎接近70%的現金將瞬間變為固定資產,這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不是個小數目。

從近兩年的營業額和凈利潤來看,Oracle在2009財年的頭三個財季的營業額分別為53.3、56.1和55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10.8、13、13.3億美元,僅從Oracle的角度來看,這次收購的壓力就很大——基本上Oracle將把一年的凈利潤全部變成固定資產。

而從Sun的角度看過去會發現,情況更加不容樂觀,2008財年的四個季度里,Sun只在第二個季度盈余8800萬美元,其余三個季度皆為虧損,分別為3400萬美元、16.8億美元(由于收購MySQL)、2.09億美元,營業額則一直在30億美元左右浮動,2008財年的四個財季的營業額分別為32.7億、37.8億、29.9億和32.2億美元。

一方面處在穩定期,營業額沒有高速增長的收購方,一方面是正在每個季度虧掉個2、3億美元的被收購方,再加上幾乎占據七成現金的收購,以及收購后的整合費用、裁員賠償金,這場收購怎么看都不能算是便宜,甚至都不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即使Oracle的收入結構健康、凈利潤穩定,這樣的收購在經濟形勢每況愈下的今天也不是一個容易做出的選擇——有人恐怕會說現在是收購的好時候,因為Sun很便宜,但那是絕對值,而不是相對值,要看這個便宜相對于誰來說了。

Oracle實際上背上了一個沉重的資產組合,無論是存儲、服務器的增長乏力,還是開源收入的持續疲軟,或是Solaris市場的止步不前,還是Sun的技術向產品轉化的頻頻遇阻,都會讓Oracle感覺得到不同以往的疲憊——Java稱得上Sun唯一的一個最健康的業務。

埃里森為什么會走這樣一步險招?

埃里森:他發現了什么?

作為一個俄羅斯猶太人移民的兒子,埃里森是一個絕對的秉承了俄羅斯與猶太人雙重性格的人:

他有著俄羅斯人的堅強意志,許許多多的挫折也沒能讓他被擊倒,雖然他歷經三個大學,卻沒有拿到一份大學文憑,換了十幾家公司卻一事無成,但是,他卻創立了全球最大的數據庫企業,而且在遭到近乎毀滅性的產品問題時,他甚至可以推出27個版本的修訂——1988年甲骨文推出了6.0版本,這是當時功能最強大的產品,不過它的匆忙上市對公司簡直是一場災難,使用6.0的最初用戶都遭遇了頻繁死機和數據庫毀壞,直到6.0.27版本,產品質量才基本穩定。尾數27表示6.0版本經過了27次大的修改。

埃里森還有這猶太人天生的狡詐和聰明:埃里森聽說Oracle最大的對手Ingres發明了一種新技術———分布式查詢,十天后甲骨文就刊登廣告宣布了SQL之星:第一個分布式查詢數據庫,事實上還沒有任何這樣的產品。埃里森就是這樣,想象產品應該怎樣,然后再去實現。如果成功了,他就是成功的預言家——他竟然敢宣傳自己沒有的產品,如果被揭露,這對Oracle來說將會是一場災難。

這就是埃里森,Oracle成長到今天最大的功臣,你可以看到他的堅韌,也可以看到他的狡詐,于是,當這樣的一個人表示說他要收購Sun的時候,你不免心中打鼓。

在經濟形勢的持續疲軟下,收購的原因恐怕會集中于兩點:被收購的企業價格實在是低的誘人或是收購方急需要被收購方的技術、產品和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像Oracle這樣拿出68%的現金來進行收購的話,多半是收購方在企業業務、技術、產品或是市場上預示到了危機或是機會,而當機會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越來越少的同時,埃里森看到的,我想,多半是Oracle的危機。

埃里森已經因為沒有預見到危機而吃過大虧了:甲骨文從1977年創立到1990年,銷售額都保持了每年高于100%的增長。高增長的同時也潛伏著巨大的隱患:公司的財務和銷售管理十分混亂,銷售人員為了完成任務得到提成,大量簽訂無法收款的合同,甚至有人弄虛作假,合同執行情況也無人過問,現金流量是負值。埃里森高薪聘請了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開始整頓公司,1990年第三財政季度有1500萬美元的銷售合同無法執行,結果季度銷售額雖然達到創記錄的2.36億美元,但利潤只增長了1%。

消息公布第二天,甲骨文的股票從25.38美元跌到了17.5美元,損失了30%的市值。為度過危機,甲骨文解雇了10%的員工,在以后的兩個季度情況變得更糟,股票在10月底的收盤價只有5.38美元,在春天埃里森擁有價值近10億美元的股票到11月份就只剩下1.6億美元了。

這一次,他絕對不會允許同樣的事情發生。

Oracle vs IBM、惠普、SAP

我現在,要回到一個我已經談過一次的問題上:那就是方法論。

在《EMC 試圖統馭虛擬數據中心》中,我曾寫道:

“歲月積淀出的百歲老人,與兩個加起來才不過是其一半年紀的年輕人比起來,人生的哲學與處事的經驗遠非后者所能企及。

從面向客戶的角度來說,IBM所提供的已經不再是硬件產品或是軟件光盤,甚至連解決方案和服務都算不上是IBM的核心商品,更難提核心價值所在,事實 上,IBM所能夠帶給客戶的,是一種類似于方法論的東西,假使我們拋開當今經濟形勢下的銷售策略不談,IBM能夠給予客戶的是一種全面的、條理化的“人生 經驗”,是一種普適的,卻較有成效的方法論,而轉型之后的IBM,其方法論的深度、廣度也在不斷的擴大——這或許就是俗稱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但EMC與思科無法提出一個普適的方法論,或者說,這兩者在面向客戶的角度上與IBM并不一樣——更多的產品與更多的解決方案,更加類似于傳統IT銷售模式而非一套類似IBM的方法論,EMC與思科的辦法實際且容易理解。”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專注于技術、產品、解決方案與專注于方法論的兩條道路都是走得通的,EMC+思科與IBM的不同道路都能夠讓企業獲得成功,這兩條道路也都能夠為客戶提供價值,獲得企業業務的提升,但顯然,方法論比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更加范圍廣闊,且更具未來IT行業的發展規律青睞。

對于埃里森的Oracle來說,其業務正在受到具有極強大方法論的IBM的擠壓,而具備部分方法論與技術產品競爭實力的惠普、SAP以及微軟也必將成為其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實際上大多數媒體和分析師將此次收購的目光定格在IBM身上是有道理的——目前甲骨文在數據庫軟件市場已經排名第一,商業應用軟件市場排名第二,僅次于SAP,在中間件軟件市場排名第二,僅次于IBM。

SAP與IBM以及微軟是Oracle現在最大的三個競爭對手,無論數據庫、中間件還是商業應用軟件,Oracle所面臨的極大威脅都面臨具有極強方法論的公司的威脅——IBM與微軟自然不用多說,以商業應用軟件起家的SAP壓根就是一個“方法論”的販賣者,而Oracle則在這方面僅僅在2005年才一收購仁科和之后收購海波龍出道,顯得有些幼稚了。

而沒有方法論就意味著,Oracle與這三個最大的競爭對手的競爭中,永遠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層次——我們常說理論引導實踐,在方法論這個問題上,理論的缺乏顯然是Oracle一個最大的劣勢。

反觀Sun,這是一家不僅具有完整產品線,更具有完整的開源理論、“網絡就是計算機”方法論的公司,其27年的來的技術、產品研發,無不圍繞著“網絡就是計算機”這個龐大而又具有極強前瞻性的方法論而進行,也正因如此,Sun養成了與其他公司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和競爭優勢——這正是Oracle最需要的。

埃里森需要一個公司來教會他如何以方法論御敵,而不是靠“虛假廣告”。

以低層面來說,Oracle通過此次收購將獲得全產品線的競爭優勢,從高層面來說,Oracle將獲得一整套基于“網絡就是計算機”的方法論——美國汽車公司(AMC)的副主席的兒子顯然能夠教會他更多(Sun公司董事長斯科特•麥克尼利 生于1954年11月13日,他父親1962年擔任美國汽車公司(AMC)的副主席。)。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存儲在線-存儲專業媒體 » Oracle+Sun:埃里森的發現與解決之道
分享到

cuihao

相關推薦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双性老师灌满浓jing上课h,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攵女乱h边做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