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存儲產業服務平臺

云計算:像霧像雨又像風

本文作者是Gartner Thomas Bittman 。Bittman先生擁有26年IT行業從業經驗,在Gartner工作14年,他的研究涉足云計算、虛擬化和基礎架構發展等領域。

我今天與一個客戶討論云計算時,試圖找到一種恰當的比喻來形容云計算是如何演變的。

很多人喜歡用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來形容云,可我認為這些比喻并不太貼切。有兩個原因:(1)計算是一項迅速發展的技術;(2)服務對計算的要求大不相同。

類比永遠都是不完美的,但類比可以很直觀的闡明一個復雜的事物。我認為,形容云計算服務最貼切的比喻是音樂傳播。

93年前,音樂首次通過無線電波傳送。當時,音樂是通過圓筒式留聲機(phonogragh cylinders)存儲的。那時就有人預言:個人用戶不會自己購買這樣的設備,而電臺會"作為一種服務供應者"為個人提供他們想聽的音樂。因為這些設備太昂貴了,管理起來也很復雜。

這93年間,我們經歷了從AM到FM,再到可訂購的衛星廣播。這當然是好事,可供我們選擇的服務增加了,而且質量得到顯著改善。但同時,私人音樂存儲技術也在不斷改良中。從唱片到八軌磁帶(雖然磁帶并不完美,但總比搬起針找到一首歌更容易),到后來的光盤、以及現在的數字音樂。既然共有的廣播發展得很好,為什么這類私有音樂交付方式并未消亡?

(1)無線電電臺音樂和個人音樂存儲技術都在進步。它們之間像在搞軍備競賽,無論是在可選擇的技術還是收聽質量方面上,電臺音樂和個人自有音樂存儲技術都在進步。

(2)服務質量和可供的選擇(種類多少)很關鍵。是的,我可以把無線電調到合適的頻率,但如果我現在正在飛機上,或者在一個山洞里,剛好想聽一首歌,我更愿意選擇iPod,哪怕價錢更高一點也沒關系。我愿意為更多的選擇和更高的質量多付點錢。

而這個結論同樣適用于云計算服務。是的,供應商可以把用戶需求聚集起來,并且獲得規模經濟效益。自己管理IT架構是有點復雜,但是很多使云計算更加高效和自動化的新技術也可用于最終用戶自己的數據中心里,可能只是在規模上有點區別。更重要的是,服務需求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有些服務會自然的轉移到云,新服務也將在云上迅速發展。而出于區分、服務、管理、定制、安全等因素的考慮,其他服務將會在用戶自己手里保存一段時間。

他們最終是否會轉移到云上呢?我認為這很難回答,或許這也并不重要。音樂的例子證明:必然的結果并不是很必然的。面臨的挑戰是找到合適的平衡點,并試圖預測隨著時間的推進,這個平衡點將如何移動以確保你從自建機房獲得不錯的投資回報。預測未來5年的情況是重要的。并且相信在未來五年內,將有許多理由支持用戶去投資私有云服務。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存儲在線-存儲專業媒體 » 云計算:像霧像雨又像風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双性老师灌满浓jing上课h,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攵女乱h边做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