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塊硬盤

機械硬盤必須有類似老式黑膠留聲機一般的機械結構:磁頭、懸架、轉軸和盤片。由于機械架構的存在,硬盤不能像CPU那樣通過改進制造工藝和集成密度提高性能。經過50多年發展,機械硬盤關鍵性能已經很久沒有提高了。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StorageTek公司(現在的Sun StorageTek)開發了第一個固態硬盤驅動器。但由于價格昂貴、性能不穩定,以及對市場需求不明確,致使其來去匆匆無聲無息。世界上第一款成型的固態硬盤出現于1989年,但只應用于專業領域如醫療、航空和軍事。當時固態硬盤的性能遠低于機械硬盤,不過專業領域的市場化應用使固態硬盤獲得了長足的發展。2007年7月IBM在其刀片式服務器上部署 SanDisk SSD,宣告固態硬盤正式進入民用市場。

所以SSD固態硬盤早已不是個新生事物,如今固態硬盤的技術概念已經成熟,簡單地說就是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制成的硬盤。2011年是固態硬盤的一個爆發年。Intel、鎂光、OCZ、威剛、浦科特、金士頓、奧瑞科、金勝等數十家廠商推出了固態硬盤技術和產品。

OCZ展示超級固態硬盤

OCZ展示超級固態硬盤

由于人們對存儲性能的不斷追求,目前除了常見的SATA接口的2.5英寸固態硬盤以外,更快更大的固態硬盤已經出現,OCZ在CES2012的展臺就展示了一片采用PCI-E 2.0 x16接口,搭載了16顆SandForce SF-2582主控芯片并配置了熱管散熱器,最高可支持總容量為16TB的NAND閃存芯片的固態硬盤。

可以說固態硬盤做到了機械硬盤做不到的事。因為固態硬盤的存儲介質是閃存芯片,因此符合摩爾定律,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芯片的價格會不斷下降,容量和性能卻會不斷提升。

固態硬盤最大的優勢在于快,除了持續讀寫速度可以超過500MB/s,其數據存取時間也極短,機械硬盤最快也要14毫秒左右,而固態硬盤可以輕易達到0.1毫秒甚至更低。

固態硬盤與機械硬盤對比

固態硬盤與機械硬盤對比

雖然目前固態硬盤的穩定性并不及多年發展的機械硬盤,但低功耗、無噪音、抗震動、低熱量、體積小、工作溫度范圍大等優勢機械硬盤都不具備。也正是因 為這些優勢固態硬盤才廣泛應用于軍事、工業、醫療、航空等領域。而且對于穩定性已經有了明確的技術突破方向,比如通過優化算法減少的不必要寫入次數。正如 固態硬盤應用之初性能還遠不如機械硬盤但其發展潛力巨大,解決穩定性與使用壽命的瓶頸也只是時間問題。

固態硬盤的前身今世

而今年隨著更多的廠商加入這一產品線,固態硬盤工藝水平和市場競爭不斷升級,其價格將不再高不可攀。尤其是Intel超級本和蘋果的新一代 MBP/MBA都將搭載固態硬盤而非機械硬盤,更推動了普及固態硬盤的趨勢。但在攢機市場上,傳統硬盤依舊是很多人首選。因此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共存。不過有許多用過固態硬盤的朋友可是表示他們再也無法接受機械硬盤了。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存儲在線-存儲專業媒體 » 前世今生:機械硬盤衰敗 固態硬盤興起
分享到

wangzhen

相關推薦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双性老师灌满浓jing上课h,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攵女乱h边做边走